在芹洋乡金钟洋的宁创古建木雕厂内,数控机床规律的嗡鸣声与木材散发的清新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在这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地方,“新农人”李少炳正坐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地设计着木雕图案。随着鼠标的移动,三维建模软件中逐渐显现出栩栩如生的祥云瑞兽图案,仿佛即将从屏幕中跃然而出,准备为厂房内的每一块木料披上一件精美的“新衣”。
2024年,已经在外地从事木雕行业多年的李少炳怀着对家乡和传统技艺的深深眷恋回到了故土。他深知传统木雕艺术面临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以及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于是,李少炳决定将在外所学到的三维建模技术与本地的传统木雕工艺相结合,创建了宁创古建木雕厂。在这里,通过电脑设计软件绘制出木雕构件的详细剖面图,并将其转化为精确的机器指令,使得数控雕刻机能够在木材上精准地雕刻出复杂而细腻的图案。
李少炳在精密制造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深刻理解到如何利用现代科技解决传统工艺中的难题。他认为,数控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复制复杂的纹样,还能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因此,他们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工作流程:由数控机床完成80%的基础雕刻工作,再由经验丰富的工匠们手工处理剩余20%的细节纹理。这种结合既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和效率,又不失传统手艺的灵魂。
如今,李少炳的木雕厂专注于庙宇宗祠等传统木制建筑的木雕制作,其产品覆盖泰顺的宗祠大梁、寿宁的廊桥对联、柘荣的神龛灵牌以及周宁的实木牌匾等多个地区,各式订单纷至沓来,填满了他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忙碌之余,李少炳也不忘追求创新和自我挑战。他常常钻进厂房角落的“试验角”,尝试使用雕刻机加手工的方式制作一些小型木制摆件,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技艺的一种磨练,也为木雕厂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展望未来,李少炳计划拓宽市场,致力于开发更多种类的木雕工艺品,如烟灰缸、茶盘、牌匾和对联等。同时,他还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组建一支专业的古建团队。这支队伍不仅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的建筑构件制作技艺,更要亲手设计并建造一座完整的古建筑,以此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通过这种方式,让古老的木雕艺术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源自手工艺的独特魅力。